在MMA比赛中, 技战术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 发展很快, 在高水平运动员中使用的技战术也比较复杂和多变, 这也就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格斗思维以及灵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综合格斗中, 对于摔法的运用和技巧相比较于其他的格斗项目要高得多。综合格斗中对于腿技巧的使用次数比较多, 而拳法就比较少了, 这和得分的难易程度相关。 运动员在使用腿法时更容易击中目标得分, 所以这也就使得综合格斗运动员会对腿法的技巧和训练高度重视, 而转身后摆腿又是腿法中的一个比较实用且容易KO对手的招数。在转身后使出既可以保证防守的安全距离, 又可以具备进攻的隐蔽性, 做到了攻防兼备。所以, 很多MMA的高水平赛事中经常会出现转身后摆腿的使用。 转身后摆腿动作技术内涵转身后摆腿是运用全脚掌作为击打面, 同时, 前摆踢技术动作要领, 从侧面发起进攻, 以弧形曲线对其头、颈、腰等部位进行进攻, 再充分运用腰髋等力量加强杀伤力, 从而产生鞭击效果达到KO或得分的目的, 即为转身后摆腿。 转身后摆腿动作技术运用情况转身后摆腿主要运用到了腿部的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 还有腰腹等肌肉群, 既拥有远距离的杀伤力, 还拥有人体数个大肌肉群的力量;并且击打的部位在胸部以上, 得分十分明显;此外, 转身后摆腿运用身体躯干部位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量击打对手。根据观看众多的MMA比赛视频, 随机抽取5场比赛, 计算每场比赛用于进攻技术动作的次数, 若有KO对手, 记录下最终取胜的关键技术动作。
影响运用转身后摆腿动作技术因素◎运动员个人技术风格因素运动员的个人技术风格与技术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技术运用情况, 例如克里斯作为MMA选手频繁使用转身后摆腿技术多次KO对手, 在格斗对抗性项群中各个项目都讲究赛场上的灵活多变, 重量级选手追求一击制胜的效果, 持久型选手追求持续得分, 以获得点数获胜。在面对不同对手时, 转身后摆腿可以根据对手的技术特点而定, 在面对不善于防守的对手, 可以采用转身后摆腿作为对方出腿后的防守反击动作。 ◎协调性与柔韧性因素柔韧性与协调能力是一个MMA运动员的重要能力, 往往有着优秀柔韧性与协调能力的运动员后天学习技术动作的速度也比较快, 对于技术动作的衔接也更为流畅。大部分动作单一的运动员除了身高与体型限制了他们动作之外, 很大部分的原因是韧带与协调性太差。 ◎运动员体型因素对于MMA运动的选材标准, 身高和体重是第一指标, 在竞技中往往分为不同级别比赛, 选手的身高和体重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会根据对手的不同体型而打法不同。腿短的运动员往往擅长于拳法和摔法, 转身后摆腿运用的优势无疑是击打距离, 而拥有较长腿型的运动员, 便会加大对腿法的训练强度。在重量级选手中使用此腿法, 转身后摆腿的速度优势便很难体现出来, 对手往往在转身的瞬间就向外撤走。因此转身后摆腿不适于重量级运动员使用。 对MMA比赛中转身后摆腿的技术动作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在转身后再摆腿不仅有着高杀伤力, 并且同时还使得成功率很高, 但局限性是对于重量级选手则不太适用。在专业的技术层面上分析转身后接摆腿, 需要对速度和熟练度进行提升, 在使用这项技术时关键因素有身体的转动速率和出击的隐蔽度, 需要不断训练这两项关键因素和身体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合理控制摆腿的水平角度, 以求达到有效的出击。综上所述, 运动员需要结合自身的身体条件进行有层次的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