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格斗是一种规则极为开放的竞技格斗运动,比赛过程中允许选手使用多种格斗、搏击技术。综合格斗比赛的核心竞技能力主要由技能、战术构成,这在格斗运动员的比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综合格斗比赛中,格斗运动员的格斗技能较为多样,能够在不犯规的前提下任意运用巴西柔术、拳击、摔跤、泰拳、空手道等不同流派的格斗技术。而格斗战术则是格斗运动员战胜竞争对手的核心手段,在与对手的对抗过程中,格斗运动员要对对手的身体形态、格斗技能、战术特征等进行了解和判断,然后制订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格斗技术优势的战术来战胜对手。由此可见,格斗战术在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特征
综合格斗比赛具有统一的比赛规则、不同格斗技术应用的特征,格斗运动员在进行格斗比赛时,可以向竞争对手实施多种形式、多个身体部位的攻击,能够使不同武术流派格斗运动员的过胸抱腿、关节技、打击技术、绞杀技等武技得到完美展现,从而形成系统且独特的综合格斗技术体系。在时间特征上,综合格斗比赛采用3~5回合制,每局3~5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这样紧凑的时间安排,会使得原本惊险刺激的综合格斗比赛更加激烈。 从对抗时间上看,较长的综合格斗比赛安排对格斗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都有严格要求。在每一局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竞技以“回合”为时间特征,其间还有暂停比赛的情况,这就意味着格斗运动员的格斗竞技形式是间歇性的。综上,综合格斗项目对格斗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格斗技能和战术布局要求很高。因此,在日常的综合格斗项目训练过程中,教练应该对格斗运动员进行力量、灵活性、忍耐力、格斗速度等方面加以全方位训练。 综合格斗比赛中的失分原因2.1 比赛中失分的客观原因由于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素养和训练环境有很大差异,从而导致其对综合格斗比赛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同。综合格斗比赛、竞技对手的战术布局以及观众制造的噪音等客观环境都有可能会对格斗运动员产生影响,使其在比赛中处于劣势地位。除此之外,综合格斗比赛评判规则也对比赛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裁判对竞技格斗结果的误判、偏袒都会使格斗运动员的竞技心理产生极大的心理偏差,会对格斗运动员接下来的比赛造成影响,从而无形中加大了综合格斗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甚至直接影响整个综合格斗比赛的最终结果。 2.2 比赛失分的主观原因综合格斗比赛的竞技能力主要由技能、体能、战能、智能和心能五个方面构成,并且综合地表现出格斗运动员参赛能力,这是基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训练需求和主要因素所提出的,能够形象具体地突出格斗运动员参赛能力中的核心要素。根据综合格斗比赛的多年研究,格斗运动员的格斗竞技能力是他们通过日常的格斗训练为综合格斗比赛参赛所具备的专项技术能力。 2.2.1 格斗运动员的技能与传统的武术竞技比赛不同,综合格斗比赛既允许运动员站立打击,也允许进行地面缠斗,允许格斗运动员使用多种搏击、格斗技术,并且允许运动员任意组合格斗技术,这就使综合格斗比赛充满了刺激、惊险和不确定性,比普通的武术竞赛更具观赏性。然而,这样高强度的竞技比赛同时也要求格斗运动员掌握更加全面的格斗技能,强调格斗运动员的积极主动性进攻,并且选择符合格斗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的格斗技术作为训练内容,以便能够让运动员在实际的综合格斗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得意技”,提高格斗运动员自身的组合格斗技能运用能力,巧妙地组合技术动作并使其对竞技对手产生效果。 在综合格斗比赛中,运动员可以使用任意武术流派的武术技能,这就意味着比赛对运动员技能的全面性要求很高,如果运动员的技能储备弱于竞技对手,不能熟练地使用格斗技术或者不能够将自身的各种格斗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组成科学、合理的格斗战术,那么往往很容易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重复性地使用同一种格斗技术,这样的格斗模式就很容易被竞技对手看穿,从而给竞技对手可乘之机,进而导致运动员在综合格斗比赛中处于劣势地位。 2.2.2 格斗运动员的体能由于综合格斗比赛具有比赛时间长、比赛局数多、比赛间隔短等特点,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精神往往会高度紧张,身体体能消耗巨大,这样高强度的综合格斗比赛属于间歇性无氧运动的一种,格斗运动员的身体所需能量主要以糖醇分解产生的葡萄糖来供给,对格斗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能力要求非常严格,同时要求格斗运动员具有优秀的有氧耐力作为身体功能基础保障。在实际的综合格斗比赛过程中,很多格斗运动员很容易因为身体素质耐力不足,出现运动疲惫,导致在综合格斗比赛中连连失分。 除此之外,紧凑的综合格斗比赛模式对格斗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移动速度、身体灵活性都有较高的要求,要求运动员能够在比赛过程中对竞技对手形成连续性的进攻,能够快速调整自己的身体移动方向,对竞争对手的有力攻击进行迅速、准确的防御,如果格斗运动员没有长时间集中的竞技、进攻、防御的体能,那么就会很容易导致其无法进行有效得分,直接影响综合格斗比赛的结果。 2.2.3 格斗运动员的战能和智能综合格斗比赛不单单是比拼武术技能的运用,而且要融入武术战术布局,在综合格斗比赛过程中制造时机对竞技对手进行有效的进攻以及及时进行防御。格斗运动员的运动智能与战术相辅相成,格斗战术的储备直接决定了运动员在综合格斗比赛中战术的使用质量。综合格斗比赛技术多样化的特征决定了运动员的战术在比赛中是否合理运用,是否能有效地限制竞技对手的发挥,为比赛胜利创造条件,如果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无法对竞技对手的进攻、防御工作进行准确预判,不能制订出有效战术,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身体素质优异、格斗技术储备量高的格斗运动员在综合格斗比赛中处于失利状态,对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2.2.4 格斗运动员的心能由于综合格斗比赛充满了不确定性,因而综合格斗比赛对心理素养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格斗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综合格斗比赛的竞技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格斗运动员在综合格斗比赛过程中稍微乱了心神,很可能就会影响运动员自身的技术发挥。综合格斗比赛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以此应对比赛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在综合格斗比赛的不同回合,格斗运动员的心理也会随之发生不同变化,如果运动员比赛时出现过分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况,都不利于运动员的发挥,进而导致比赛失利。 3 格斗比赛中的技战能力训练3.1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紧张、刺激的综合格斗比赛要求格斗运动员有较强观察分析能力,要能够在观察分析竞技对手、快速摸清竞技对手的动作意图时,提高对整场比赛节奏的整体把握程度。在日常的格斗项目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以对运动员进行模拟综合格斗比赛训练,在比赛训练过程中增加运动员应对不同技术风格竞技对手的比赛经验,让运动员学会分析、观察实战竞争对手的技术、战术风格和体能情况,不断增加自己的比赛经验。 3.2 加强对环境的适应性训练除了运动员身体素质等因素外,综合格斗比赛过程中客观因素也能很大程度上影响格斗运动员的比赛状态。例如,综合格斗比赛裁判的误判、观众发出的噪声等外界干扰都会给运动员心理上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运动员技术的正常发挥。因此,在日常的格斗项目训练中,教练应针对综合格斗比赛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不可控制因素进行实战模拟,加强对运动员客观环境的身体适应性训练,有效锻炼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3.3 加强格斗意识训练为了提高综合格斗比赛的竞技成果,格斗运动员需要对竞技对手的每一个进攻动作和防守动作进行预判,根据自己判断进行战术思考,结合自己的竞技技能、进行不同的竞技组合,实现对竞技对手的有效进攻。因此,教练在日常的格斗项目训练中,要不断开展技术理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格斗运动员对综合格斗比赛规则的掌握程度。教练员应引导运动员积极主动钻研格斗理论知识,提升并优化格斗运动员自身的战术意识,让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制定技术风格相关的战术,充分发挥运动员在综合格斗比赛的技术优势。 3.4 固化格斗技术动作综合格斗比赛融合了多种武术技术,呈现格斗技术多样化的特征。因此,格斗运动员在使用武术动作时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技能,在站立的条件下使用打拳脚的技能,在接近竞技对手的情况下运用摔跤技能,在自身倒地的情况下使用地面控制技能,不断提高自身格斗运动技能的全面性,避免自身格斗技术弱点外泄。除此之外,在日常的格斗项目训练中,教练要不断引导格斗运动员固化自身的技术动作,选择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技术,集中精力防御竞技对手的进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运用技巧。 3.5 合理分配体力,把控比赛节奏综合格斗比赛具有竞争激烈、体能消耗巨大、竞技结果不确定等特征。因此,在日常的格斗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对运动员体能的训练,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教练可以巧妙地使用高强度与高负荷搭配组合训练来提升运动员的体能,让运动员在综合格斗比赛学会合理分配自己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