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综合格斗兴起时间并不长,但是广受格斗爱好者青睐,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综合格斗的竞赛规则决定了其是一种技术要求全面、对抗激烈并且耗时较长的一种格斗运行,运动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综合格斗攻防技能以外,还需要具备更强的体能素养。作为一项新兴起的运动模式,我国当下还十分欠缺各个方面发展与研究,在体能训练方面更是如此。因此针对综合格斗体能训练内容体系以及方法进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当下综合格斗的发展现状而言,现阶段我国对于综合格斗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欠缺,在教师资源方面我国从事综合格斗的教练员占比仅为百分之二十五,同时教练员对于运动员体能素质并不重视,一方面是因为与技能训练相比,体能训练较为单调,难以快速显示和呈现,另一方面则因为体能训练缺乏系统的训练方式以及内容体系,效果不容乐观。 1 当下综合格斗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重视程度不足。总体而言,体能训练相对于技能训练而言相对枯燥,实用多变的格斗技术对于运动员而言更有吸引力。因此格斗场馆为了充分迎合学员的爱好,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以格斗技术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忽视了体能的训练。 教学理论匮乏。作为综合格斗训练的重要部分之一,格斗体能训练是提升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基本条件,由于综合格斗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虽然在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十分迅猛,但是还是十分缺乏相关的教学理论。 教练员方面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很多综合格斗训练场馆内的训练员十分缺乏,甚至大部分训练场馆只有一个教练员,并且这些教练员通常在没有获取培训证书的情况下就开始走入工作岗位,综合格斗教学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教练员方面问题的严重影响。 训练经费不足。我国综合格斗发展受到影响不仅仅是学员、场地以及教练员等方面内容,训练经费也是其中十分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训练器材方面的综合格斗有着较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场馆并不能达到相关要求。同时,由于民间是我国综合格斗发展相对集中的地区,私人的训练场馆较多,因此在训练经费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器材不够全面是当下十分普遍的问题之一。 2 综合格斗体能训练竞赛规则及内容体系构建2.1 竞赛规则在某种程度上,格斗竞赛的规则决定了运动员的发展方向,例如在跆拳道运动中脚背击打运动员护具得分,因此在跆拳道中对于腿部力量的训练十分重视[4]。而在综合格斗中,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踢打能力,还要求运动员有着良好的拿摔技巧。因此,全面发展是综合格斗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综合格斗竞赛规则如下: 比赛时间方面,在进行综合格斗比赛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三局赛制,每局5分钟,而每局之间的休息时间大多为1分钟;场地方面,综合格斗通常在八角笼中进行,在进行综合格斗的过程中,更加希望选手以KO的方式获得比赛的胜利;而在规则上,运动员被击倒并在裁判读秒10秒之后难以起身就会被判负,而起身后意识较为模糊、斗志较低同样会被判负。此外,在一回合运动员被击倒3次裁判有可能对运动员判负。比赛中除了最终回合,其他回合结束前被击倒都会进行读秒;除了鼓励选手用KO的方式结束比赛,综合格斗要求运动员要积极发起攻击,若出现消极进攻的情况同样会被判负;在进行综合格斗的过程中后脑、裆部以及眼睛是不能攻击的,这些部位受到攻击会使运动员受到永久的伤害,同时也将一些投摔等能够对选手造成巨大伤害的技能取消;在比赛过程若双方缠斗时仍然伴有激烈的对抗,裁判并不会阻止。 由此可以看出,在规则上综合格斗对于选手进行了一定的保护,但还是鼓励选手积极进行比赛,从比赛的时间以及空间就可以看出,在比赛过程中选手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以及空间中进行大量的对抗,极大考验了选手的有氧耐力以及无氧耐力,而该方面在缠斗阶段更加明显,大量消耗着选手的有氧以及无氧耐力。 2.2 综合格斗体能训练内容体系构建综合格斗击打类主要包括下肢击打以及上肢击打,其中上肢击打以砸拳、肘击以及冲拳为主要的攻击手段,这对于选手拳面硬度、肩部力量、手腕关节力量、手臂力量都有严格的要求[5]。运动员在进行上肢击打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调动肩三角肌、肱三头肌以及肱二头肌发力,因此体能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2.1 上肢训练(1)手腕关节训练。在进行综合格斗的过程中,壶铃是训练关节最为主要的器材,运动员单手或双手握住壶铃,双腿张开,微微下蹲时壶铃在两腿之间自然垂直,手臂自然下垂。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手臂需要发力将壶铃提到头顶,手臂向上伸直,手腕向下翻,随后慢慢放下[6]。 (2)肱二头肌训练。肱二头肌位于人体壁部的内侧,是运动员在进行击打过程中主要的发力肌肉,因此要高度重视对于该部位的训练。 (3)肱三头肌训练。肱三头肌位于手臂外侧,同样是运动员进行综合格斗过程中主要的发力肌肉。 (4)肩三角肌训练。作为肩部的主要肌肉,运动员在进行综合格斗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大量运用肩三角肌。 2.2.2 下肢训练运动员在进行综合格斗的过程中,主要以前踹、顶膝以及鞭腿为主,对于运动员腰部、小腿以及大腿等部位的力量有着较高的要求,运动员需要应用小腿肌、大腿肌以及髋肌进行发力,针对下肢肌肉训练应当重视以下几方面内容: (1)髋肌肉训练。髋部作为连接身体与腿部的重要关节,在腿部发力的过程中髋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大腿肌肉训练。运动员在进行综合格斗的过程中,大腿是主要的下肢发力肌群。 (3)小腿肌肉训练。运动员在进行综合格斗过程中小腿是下肢击打的重要部位。 2.3 综合格斗体能训练基本类型运动员提升自身战术训练效果以及运动成绩的基础就是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更是运动员承受高负荷训练以及高强度比赛的重要前提,其能够充分保障运动员在比赛以及训练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以及身体状态。参照运动员训练学对体能训练的划分,可以将综合格斗体能训练划分为专项训练以及一般体能训练两种类型。训练内容如图1所示。 3 综合格斗体能训练方法<a class="zoom-in" id="pic1" item.figure.imagehref,="" viewbag.uid))"=""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color: inherit; outline: none; cursor: zoom-in;"> 图1 综合格斗体能训练内容 下载原图
3.1 力量训练方法力量作为综合格斗的基础,运动员技术水平再强,若缺乏基本的力量也很难在比赛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对于综合格斗而言,作为一种双人对抗项目,运动员总体竞技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运动员自身力量素质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要提升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则应当保障运动员肌纤维横截面以及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得到提升,力量训练的主要训练方式分为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以及循环训练法等等,而主要训练方式就是负荷训练。作为力量训练最为主要的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大运动员的肌肉纤维,保障运动员最大力量得到充分提升。对于综合格斗运动员的负荷训练主要分为:颈后推举、仰卧推举、抓举、蹲举等,如表1所示。 表1 综合格斗负荷训练方式 
3.2 爆发力训练方法爆发力是综合格斗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展开强力攻击的重要因素,除了相关的技术影响,运动员还应当具备良好的爆发力。针对运动员爆发力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通常以增强式训练开展训练,这也是目前为止能针对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效果最好的方式之一。所谓增强式训练方式就是充分利用地心引力,结合系统地训练方式,保障运动员瞬间产生爆发力的重要手段,其包含下肢瞬发力、躯干瞬发力以及上肢瞬发力,结合伸张反射以及弹性能的科学原理,促使肌肉在离心伸展之前产生更大的向心收缩力量。 结论总而言之,综合格斗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十分迅猛,作为一项技术要求全面、对抗激烈且耗时较长的一项运动项目,综合格斗运动员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综合格斗攻防技巧,同样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体能素养。针对我国综合格斗当下的发展现状,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综合格斗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还不完善,应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为综合格斗在我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